西安头条网一抚州专业新闻媒体
设为首页
铁路智能撒砂安全系统:以技术创新护航轨道运输安全
一、行业痛点与技术革新的必然性
在极端雨雪天气与复杂轨道条件下,撒砂装置作为保障列车轮轨黏着系数的"安全卫士",其效能直接影响制动性能与行车安全。然而传统技术体系面临三重困局:
1. 人工依赖度高:砂量检测依赖人工开箱检查,单次巡检耗时超30分钟,且无法实时感知砂路堵塞等隐患;
2. 控制精度不足:基于固定阈值的撒砂策略导致砂料浪费率高达45%,与《"十四五"铁路节能环保规划》提出的"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能耗下降5%"目标存在显著差距;
3. 智能化缺口:现有装置缺乏数据交互能力,难以接入铁路智能运维系统,制约智慧铁路建设进程。
二、系统架构与技术突破
针对行业痛点,研发团队历时14个月打造智能撒砂安全系统,构建"感知-决策-控制"闭环体系:
1. 多维度感知网络
o MEMS超声波阵列:采用微机电系统(MEMS)技术将超声波探头尺寸缩小至5×5×3mm,集成防尘罩与微型气泵,粉尘干扰下检测精度仍达±1.5%
o 多源数据融合:配置温湿度、振动、气压传感器,建立砂箱三维状态模型,实现砂量、砂质、砂路通畅度的同步监测
2. 智能决策核心
o NSGA-II多目标优化算法:在控制柜体积≤0.3m^3、重量≤15kg的约束条件下,通过非支配排序优化能耗、精度、可靠性指标,使系统综合效能提升38%
o 动态撒砂控制模型:结合气象数据(降雨量、积雪厚度)与运行参数(车速、轴重),生成实时撒砂策略,砂料利用率提升至92%
3. 云端协同平台
o 基于4G/NB-IoT双模通信,构建"车-地-云"三级架构
o 车载终端:每10秒上传砂箱状态数据包(含32维特征值)
o 边缘计算节点:部署在机务段,实现本地化故障诊断(响应时间<50ms)
三、工程验证与产业化路径
1. 严苛环境测试
o 在青藏铁路格拉段(海拔5072米)开展连续60天测试:
o 低温启动:-40℃环境下系统初始化时间<30秒
o 振动防护:通过EN 61373标准认证,随机振动量级达7.1Grms
o 防护等级:IP68防护+ISO 20653防尘认证,可承受高压水枪(80℃热水)冲洗
国内布局:依托国铁集团技术标准(TJ/DW 242-2025),覆盖2.1万台在役机车,重点突破高原型复兴号、30吨轴重重载机车等特种车型
国际输出:通过UIC(国际铁路联盟)认证,针对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推出热带版(耐温+70℃)、沙漠版(抗沙尘暴)等定制化产品
从人工巡检到智能感知,从粗放撒布到精准控制,这项凝结着团队智慧的技术结晶,不仅为2.4万公里高铁线路、18.3万台货运机车筑起安全屏障,更将作为中国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贡献东方智慧。在"交通强国"战略指引下,我们正以科技创新之笔,书写着轨道运输安全的新篇章。(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团队成员:鲁子豪,张力焯,权晨轩,闵应琦,姚子豪,李佳卓)
网站介绍 | 广告刊例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网站导航
广告合作QQ:2443558127 | 邮箱:2443558127@qq.com
西安头条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© 2012-2017 http://www.bearingplus.cn/ , All rights reserved.